鼓励“三孩”背景下,社区托育养老怎么整?明确了!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2月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回答了“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规划和布局,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和民民一起来了解一下。
Q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如何规划和布局的?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围绕基层治理新任务进行了总体规划布局,既明确了场地、设施、人员、服务对象和投入这些方面的“硬件”要素,也规划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设施要求,具体体现在:
A
●服务内容
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
强化为民服务功能
主要是集中在“七有两保障”上。重点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文体活动有服务等,这里面还包括了14个行动计划,都是在社区层面群众能直接享受到的服务。
强化便民服务功能
主要是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商业服务事项两大类。推进水、电、气等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事项和各类商业服务事项进社区,鼓励市场、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鼓励发展社区物业、维修、家政、餐饮、零售、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
强化安民服务功能
主要涉及社区平安建设的各项服务。强化社区平安建设、应急能力建设以及社区心理服务供给。加强村(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健全完善微型消防站(点),支持各类专业组织和机构在村(社区)开展心理服务。
●服务方式和主体
强调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创新服务模式
服务主体✦
强调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引导市场力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多方参与格局。
服务方式✦
强调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居民互助服务均衡发展。鼓励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提供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完善村(居)民互助服务机制,引导村(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提高互助服务水平。
服务模式✦
强调完善服务统筹、即时响应等机制,健全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评估制度,推广“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促使社区服务更精准地适应群众需要。
●服务保障
强调经费、政策、人才和信息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
经费保障
要按规定落实政府经费安排,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要用于社区服务和建设,确保村(社区)组织有钱为民办事,有条件为民办事。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倾斜。在上海、浙江、成都等地,通过社区慈善捐赠,民营企业和热心支持社区建设的人,投入建立了社区基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优惠政策
要落实城乡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社区服务网点的水、电、气、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
人才建设
明确实施社区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教育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到村(社区)就业和创业,也鼓励大学生们到社区见习。
信息支撑
注重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促进社区家庭联动智慧服务生活圈发展,同时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需要,也保留必要的线下服务,设立无障碍的信息服务。
Q
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鼓励“三孩”政策背景下,养老托幼服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养老等服务业态?
在“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养老和托育服务事业,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养老和托育服务,是我们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
A
从“十四五”开始到2035年,我国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空巢、留守、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人,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民政部将聚焦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其中助餐服务是老年人、残疾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一定要保障好,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能达到100%。
下一步,民政部还将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拥军、文体服务有保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十四五”时期,特别是要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
Q
《规划》提出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提升服务品质和效能。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品质,相关部门有何规划举措?
如何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好地赋能社区治理,赋能社区服务,让群众更多的事情能够在身边办、网上办、掌上办?“十四五”作出明确规划,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也提出了要求。下一步,主要从四个方面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A
1
建制度
民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文件,对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便民惠民的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作出部署。其他相关部门围绕着通过网络化的形式,将服务送到社区、送到居民身边,同样有不同的规划和措施。
2
定标准
民政部筹建了全国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组,下一步将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的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3
抓试点
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和现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社区设施和文化环境,推动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方面社区服务的场景化、数字化。
4
总结推广地方经验
在一些发达地区,相关方面有着很成型的做法,绝大部分的居民事务都能做到网上办、掌上办,我们也在总结这些方面的经验。
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征集一批基层智慧治理优秀案例,挖掘一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通讯设备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优化社区服务的好经验,将其推广,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通过经验带动社区建设不断深化、不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Q
《规划》描绘了“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蓝图,请问在贯彻落实上有哪些具体安排?
民政部门是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牵头统筹协调部门,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A
一、
指导各地抓紧研究编制本地区“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形成中央层面和省级层面有机衔接的规划政策体系,推动各地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积极引导政府基本建设、财政支出乃至社会力量在社区层面的投入。
二、
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扎实推进实施固本强基、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关爱、助残服务等14个子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党对社区服务的领导,完善社区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托幼、就业等服务品质。
三、
开展相关试点示范建设。引领推动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实施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试点行动,组织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现代社区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社区服务数字化场景。
四、
推进城乡社区法治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目录及准入制度,全面规范清理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事项,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群众。修订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社区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认证办法,完善村(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托育、家政、物业等领域社区服务的信用管理体系,鼓励制定社区服务标准,研究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标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居民隐私保护。
五、
做好《规划》实施监测工作,发挥城乡社区治理议事协调机制作用,定期组织开展评估,做好跟踪指导和分析研判等工作。健全完善社区服务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拓展调查方式,精准了解群众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满意度等情况,为更好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社区服务的温度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民政部还将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行动计划,培育发展社区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进社区,引导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发展,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开展服务,完善多方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内容来源:中国民政
编辑:方沁薇、章琳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延伸阅读
●好消息!住房、养老金等多项民生保障目标敲定了
● 这些补贴,可按规定扩大对象范围!还有更多福利政策即将上线
●未来五年,这些服务将发生重大变化
●家长请注意!这些事关孩子发展的领域有新动作